贾起家:用书法阐释北京精神
本报记者 陈涛 实习生 马行易 8月14日至20日,由中国书法家协会、北京市文联、北京市文化发展中心联合主办的“北京精神——贾起家书法展”将亮相国家博物馆书法厅。届时,贾起家历时3个月,专门为此次展览创作的92幅书法作品,将以北京精神和历代名家诗词为书写内容,运用传统书法艺术形式阐释弘扬“爱国、创新、包容、厚德”的北京精神。 2011年底,本市正式公布“北京精神”。在考虑用何种艺术形式弘扬它时,最能代表中国传统文化厚重和包容的书法成为首选。而历经30年创作,汲取了“二王”、柳公权、赵孟頫等书法大家精华的贾起家便首当其责。 此次展览的展品大致可归为三类:第一类即北京精神“爱国、创新、包容、厚德”八个大字,每个字高、宽都在一米以上,以行楷书写。贾起家解释说,融合了端庄的楷书和流畅的行书,方能呈现庄重、大气的气魄;第二类为历代名人吟咏北京的诗词,诸如周伯琦的《过居庸关》,袁中道写《西山小记》10篇,算是梳理北京精神渊源;再一类是中国历代铭文诗篇,包括王勃《滕王阁序》,周敦颐《爱莲说》等。而在形式上,既有八条屏书写的燕京八景,每个字宛如碗口般大小,也有六条屏书写的《前赤壁赋》、《琵琶行》等。 贾起家说,从今年2月确定展览,他就开始找寻与北京精神有关的诗词曲赋,以及以陶冶、教化心灵为旨归的文献。在书体选择上,大致遵循以下守则:歌颂大好河山的,用草书;其余的,大多用行楷。三个月的创作期内,贾起家最爱干的事情就是与自己的作品“过不去”。每幅作品他都会写出三四幅,然后从中挑出两幅满意的,再请书法界为其二选一。不过他并不觉得辛苦,在他看来,书法算不得一种劳动,更多是一种愉悦。 不过创作过程中,随时调整状态是必要的。“写字不能带着复杂情绪做,要不也浪费时间。书法就是把自己的愉悦情感表达出来。”贾起家介绍说,原本写好的《前赤壁赋》都已装裱起来了,若干天后再看并不满意的他又写了一遍。“写的过程中不能想太多,要一气呵成,写到什么程度就是什么程度,就是这么个创作规律。”书写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之初,他选择的是行书,后又觉得行书无法表现那种韧劲,又改用草书,草书写了两幅还不满意,搁置半个月后,第三次才写出满意之作。 贾起家非常庆幸自己研习书法的道路上,因遇到众多良师而少走不少弯路。8岁时,他临摹的第一本字帖是柳公权的《玄秘塔》。后在启蒙恩师尉世芳教诲下,他懂得了字的间架结构,开始专攻《兰亭》、《圣教》。他的第二位老师徐文达让他明白书法是门艺术,并坚持学习“二王”技法。屈指算来,至今已52年矣。 “专家看了觉得好,老百姓看了也喜欢,是件很难的事情。”言及今后创作道路的方向时,贾起家说,艺术上并不能以专家认为好就称为雅,百姓喜欢便称为俗。“王羲之的作品就非常经典,专家和老百姓都说好。” 据了解,展览结束后,贾起家还将举行巡展,之后有公益拍卖,拍卖所得将全部捐赠给北京文化基金会设立“书法艺术基金”,用于培养青年书法家。“不管是巡展还是拍卖,这一过程本身就体现出北京精神。如果写书法之人没有浩然正气,是写不出能够流传后世的作品的。”贾起家认为,当前很多人过于倚重市场行为的书法创作不利于传统文化的存续与发展。 相关链接 贾起家其人 贾起家,笔名砚田,1953年生,山西夏县人。毕业于山西师范大学古汉语语言文学专业。中国书协第四届理事、中国文联牡丹书画艺术委员会常务副秘书长。主攻“二王”书法,工楷、行、草,尤善行书。作品曾获全国第五届书法篆刻展览“全国奖”,山西省第三届文学艺术创作特别奖;全国书苑撷英百名优秀书法家奖等。出版有《贾起家书法集》、《贾起家书法·离骚卷》等专辑五部。 |